咨询电话: 021-31001221

“一件事”里见真章(今日谈)

“一件事”里见真章——以小切口撬动政务服务大改革

在政务服务领域,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正成为推动改革提质增效的关键抓手。通过“小切口”精准发力,各地以部门协同和数据互通为突破口,系统性重构业务流程,让群众和企业切实感受到“放管服”改革的温度与力度。

一、协同共治:打破部门壁垒的“一盘棋”思维

浙江、海南等地的实践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:

  • 浙江通过“浙里办”APP集成上千项服务,破除数字共享壁垒,实现“一网通办”。例如,企业开办涉及的市场监管、税务、社保等部门数据实时互通,申请材料从15份精简至3份,办理时限压缩至0.5个工作日。
  • 海南推动教育、公安、人社等多部门协同联动,入学申请仅需上传“一套材料”,系统自动核验户籍、房产等信息,家长无需再跑多个部门盖章,效率提升80%以上。

这种“全局观念”下的业务重组,本质是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。通过建立跨部门联席会议机制、统一数据接口标准,将“串联审批”升级为“并联服务”,让“数据多跑路、群众少跑腿”从口号变为现实。

二、系统集成:从“一件事”到“一类事”的跃升

改革的深水区在于解决共性问题,推动服务从“点状突破”向“面上开花”延伸:

  • 惠企政策精准直达:针对企业反映的“政策知晓难、申报繁”痛点,多地搭建“惠企政策计算器”,通过企业画像与政策标签智能匹配,主动推送适配政策。例如,某制造业企业通过平台自动匹配到“技术改造补贴”“研发费用加计扣除”等5项政策,累计获得资金支持超200万元。
  • 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:针对外卖骑手、网约车司机等群体社保参保率低的问题,部分城市试点“职业伤害保障险”,由平台企业按单计提保费,政府提供财政补贴,实现“即接单即参保”。数据显示,试点地区新就业群体参保率从12%提升至65%,劳动纠纷下降40%。

这种“解决一个诉求,破解一类问题”的思维,体现了系统集成、协同高效的改革逻辑,为构建全周期服务链条提供了实践路径。

三、民企为本:以需求导向优化服务供给

改革的生命力在于问需于民、问计于企。各地通过“局长走流程”“企业服务日”等活动,精准识别痛点:

  • 上海在政务服务“好差评”系统中增设“企业专属页面”,企业可一键提交办事体验反馈,系统自动生成改进清单。例如,针对企业反映的“工程竣工验收慢”问题,住建部门推出“分段联合验收”模式,将验收时间从3个月压缩至1个月。
  • 广东开发“粤商通”APP,集成涉企服务1800余项,并设置“政策诉求直通车”功能。2024年,通过该平台收集企业建议1.2万条,推动出台“跨境电商便利化”“数据要素市场培育”等专项政策36项。

这些实践表明,只有将“用户思维”贯穿改革全过程,才能让服务更贴合实际需求,真正实现“群众点菜、政府端菜”。

四、改革成效:群众满意度背后的治理升级

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:

  • 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名用户超10亿人,92%的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实现网上受理和“最多跑一次”。
  • 2024年第三方评估显示,群众对政务服务满意度达94.7%,较改革前提升21个百分点。

更深远的影响在于,改革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:从“重审批”转向“重服务”,从“被动受理”转向“主动治理”。例如,浙江通过“一件事”改革倒逼部门数据共享,累计归集数据超5000亿条,为后续开展“一网统管”“一屏观全域”等治理创新奠定了基础。

五、未来展望:以“一件事”小切口书写治理现代化大文章

当前,改革已进入攻坚期,需在三个维度持续发力:

  1. 技术赋能:深化区块链、人工智能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,实现“智能预审”“无感审批”。
  2. 法治保障:加快修订《行政许可法》等法规,明确“一件事”改革的法律地位和操作规范。
  3. 区域协同:推动长三角、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“一件事”跨省通办,释放制度型开放红利。

“天下大事,必作于细。”从“一件事”到“一类事”,从“能办”到“好办”,政务服务改革的每一步探索,都在诠释着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发展思想。当改革的“真章”落在群众的笑脸上,便是对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最生动的注脚。

上海客户提供公司注册、验资、增资、变更、注销、年检、代理记帐、税务登记、清理乱帐及代理所得税汇算清缴、工商审计等服务。
(无需本人出面)一【上海注册公司】工商注册代理可以为您提供以下服务:
上海公司注册:免费办理内资公司、集团公司注册。快速提交工商部门核名,可协助免费取名。公司加急办理2天下证,注册一站式服务!
  

< a href='http://www.ttkefu.com' >在线客服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