咨询电话: 021-31001221

金山产业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轨道

   “十三五”以来,金山围绕“两区一堡”战略定位,聚焦“三区”“五地”建设目标,坚持“两业并举、智造强区”,推动全区产业经济不断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跨越。  一是构建一个规划引导体系,把好区域产业发展方位。主动对标中国制造2025,分析金山的比较优势产业、打响区域产业品牌的必争产业,形成金山智造2025战略研究报告,在此基础上形成“十三五”制造业转型升级规划,开展 “十四五”期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、思路和重点举措研究。在全市第一家发布区级产业指导目录和布局指南、新兴产业招商指导手册,结合各镇(工业区)资源禀赋,明确产业发展定位,推动产业之间、区域之间错位发展、协同发展。  二是形成一个领导联系服务的常态化制度,明确服务企业定位。聚焦完善政企沟通机制,制定实施金山区领导联系企业制度,将走访企业作为常态化工作,通过联系帮助企业出实招、办实事、解难题、增信心,推动重点项目加快建设、重点企业转型发展。2018年以来,共走访意见建议582条,解决发展诉求416个,企业服务的获得感、满意感显著提升。  三是实施一个分类评估意见,找准企业转型升级点位。将“以亩产论英雄、以效益论英雄、以能耗论英雄、以环境论英雄”作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遵循,综合考虑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,开展企业产出、税收为主的经营效益分析,土地、能耗为主的资源利用效率分析,制定发布金山区工业企业综合绩效评估实施意见,根据评估结果将企业分为优先发展类、鼓励提升类、调整转型类、监管整治类,并在土地、人才、服务等方面开展差别化政策引导。  四是打造一个政策工具包,加快高质量发展抢位。紧紧围绕“两区一堡”战略定位,积极贯彻落实国家、市级政策,加强区级政策集成创新,在政策扶持重点、扶持方式上与全市其他郊区形成错位,凸显金山特色,形成有力的政策扶持体系,增强区域发展优势。  经过积极推进,全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呈现以下特点:  一是工业保持追赶式增长,产业承载作用日益显现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金山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8%,增速位居全市郊区第二。2018年,全区工业增加值381.2亿元,占全区地区增加值的50.1%,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218亿元,提前完成了“十四五”年产值规模达到1200亿元的目标,金山作为打响“上海制造”品牌重要承载区的作用充分显现。  二是产业集群建设稳步推进,先进制造业初具体系。着力打造高端智能装备、新一代信息技术、生命健康、新材料作四个产业集群,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0%。2018年,四个产业集群企业425家,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0.1%,实现产值904.5亿元,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4.3%,实现利润47亿元,占全区规上利润的77.9%,实现税收27.6亿元,占全区规上税收的66.9%,产业集群已成为金山产业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,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。四个产业集群中,高端智能装备、新材料年产值均已超过300亿元,生命健康已超过150亿元。  三是产业园区发展活力不断增强,特色园区建设稳步推进。“十三五”以来,全区各镇(工业区)抓重点企业、重点项目、重点行业,产业不断向园区集中集聚发展,2018年,全区工业园区实现产值1137.3亿元,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93.4%,较“十二五”末提高3.8个百分点。特色园区发展亮点逐步凸显,比如,以试飞基地为基础,以研发制造基地为核心的无人机综合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。2018年,首个以政府为主导,涵盖多场景空域的无人机试飞运营基地在金山工业区成立,基地运行以来,基地试飞单位47家,飞行总人数346人,旋翼机型、固定翼机型、垂直起降固定翼机型等飞行总架次约9340次,飞行总体飞行时长约2169小时,无人机研发制造基地建设同步推进,目前全区签约无人机项目14个,涉及投资6.3亿元。又如,新型显示产业基地加快建设,和辉光电逐步量产,2018年实现产值7.7亿元,上游配套企业升翕光电蒸镀膜设备打破国际垄断,获得上海市高端智能装备首台扶持,2018年产值3.2亿元,实现税收7000多万元。再如,金山第二工业区成为全市“二转二”转型发展试点,新材料等特色行业加快发展集聚,研发平台加快建设,5月24日,由上海石化、上海电气集团、东华大学、金山二工业区、华昌聚合物、晋飞碳纤、波客实业等7家股东共同注册成立上海碳纤维复合材料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,注册资本3000万,将以支撑产业链创新和重点产品研发为目标,加快推动碳纤维复合材料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建设。  四是产业转型力度加大,产业结构调整初显成效。“十三五”以来,全区聚焦廊下郊野公园、朱泾镇新泾区域、漕泾镇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区域、金山工业区等重点区域,聚焦传统化工、建材、印染、四大工艺、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,完成产业结构调整项目660个,腾出土地5500亩,削减能耗19.7万吨标准煤。大力推进工业节能减排,累计开展清洁生产审核114家,完成中小锅炉提标改造155台,合计容量520蒸吨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能耗率较“十二五”末下降3%。2018年,纺织服装规模以上企业61家,年产值66.3亿元,数量较“十三五”末减少37家,产值较“十三五”末下降19%。传统化工(不含新材料)规模以上企业84家,年产值91.2亿元,数量较“十三五”末减少34家,产值较“十三五”末下降0.4%。  五是服务业占比稳步提高,生产性服务业初具规模。全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稳步优化,2018年,全区服务业增加值342.7亿元,占全区的45.1%,较“十二五”末提高4.1个百分点。截至2018年,全区共有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170家,实现年主营业务收入340.6亿元,实现税收6.1亿元,同比增长16.9%。 来源: